从选域名开始叽叽歪歪讲了4篇,终于把我知道的基本都说了,现在要涉足一个我自己也还在黑暗中摸索的领域 — WordPress独立博客的优化。

其实这个题目由我来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因为无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网贝本身都还不能算一个成功的博客。考虑到域名历史还不足一个月,这也挺正常。所以这里只能把我做了的,正在做的和打算做的一些“优化手段”列举出来。如果很久之后的某一天,这个网站达到了我心中的目标,才可以说这些手段是成功的。

安装后

那么你终于开始在博客上写文章了,或者说你的博客开始提供内容了。真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当写了不少内容之后,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博客的优化了。

如果优化的对象是搜索引擎,那我是一窍不通的,幸好有关SEO的博客和网站简直满地都是。我正在摸索的“优化”是针对读者的,希望能给他们带去更好的访问体验。

可是从何下手呢?从古代先贤的话语中我总结出一条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句话说,你希望从别人的博客得到什么样的访问体验,就应该让自己的博客带给读者什么样的体验。落实到具体事宜上,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内容上:

  • 博客要有一个主题。最好发布的内容能集中在一两个领域,网贝涉及的领域还是有点杂,我打算再精简一下。
  • 博客要给读者真正有用的信息。当然我也不反对把博客当个人日记用,不过不是这个系列讨论的范围。有用的信息包括很多,比如新闻、教程、资源、点评……等等等等,但今天吃了肯德基之类的肯定不是。
  • 好好利用Pages。一般来说一个博客简介或博主简介是少不了的,还可以放链接页,站内导航页等等,利用这些页面提供访客更多内容。
  • 注意每篇文章的标题。想像你是一份报纸的编辑,要给这篇文章取个标题,应该怎么取。标题党不要紧,只要有内容。
  • 内容需精炼。网络上面太长的文章真的是没人看。写完一篇以后,自己读一遍,把能删的词语都删掉。我正在尽量养成这个习惯。
  • 如果有可能,不妨写系列文章。就像“用WordPress做独立博客的注意事项”这个系列一样。
  • 切勿剽窃!转帖一定要注明,如果对方是博客则一定要给反链。这样读者也方便,被引用者也高兴,自己也心安,三方面都好。

技术上:

  • 全文输出RSS Feed。不冗述,请看我以前写的这篇
  • 推荐文章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例如网贝侧边栏最顶上的导航区,这样你以前的好作品不至于随时间而埋没。
  • 使用WordPress Related Posts插件。此插件根据tag把全站内与某篇博文相关的文章都集中起来添加在此篇博文的下方,方便读者继续查阅发掘。我认为这是个很有效的提高读者停留时间的插件。
  • 删去多余的Widget。侧边栏空间有限,应该留给高质量的信息。比方Archives这种占地方又无用的Widget应该首先清除。我认为必需的有:订阅图标,文章分类,最近发表,版权声明,最新留言。其余的应尽可能精简。友情链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 广告以不影响读者体验为佳。由于我还没有打算在网贝上放广告,所以对这一点没有什么心得,只有个指导思想。比方说我如果要放横排三个125*125的广告牌,放在导航区的上方就不大好,而放在导航区下方则看起来还可以接受。
  • 设计自己的Logo和Favicon。Logo大家都知道是什么,Favicon就是在浏览器地址栏前面的那个小图标,一般是16*16,不是每个网站都有。这两个东西的作用就跟论坛的头像类似,可以让读者很直观的认出你的网站来。网贝的Favicon是很久以前做的,也不打算换了。这个Logo则是仓促制作,有时间了肯定要重做的,呵呵。
  • 速度第一。访问速度是读者最直观,最重视的体验,没有之一。所以应千方百计地提高。网贝这次搬家就是从美国搬回了中国,因为中文博客大部分受众在国内(废话)。虽然我自己的访问速度降低了少许,但为了读者也是很值得的。另外再次推荐一下cos-html-cache插件,可以极大提升速度。只是用起来有点麻烦,确信看懂了说明再用。其它提速方法请参看这篇文章。当然主机服务商永远是访问速度的第一因素。

本打算这就是最后一篇了,但觉得还没有把要说的说完。所以我还会再写一篇,应该不会再涉及技术方面的东西了,纯粹就是我的一些想法。而就这篇来说,由于我自己也是在摸索,所以肯定有不对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大家有什么补充指正,还请不吝赐教。

虽然题目叫撰写篇,但并不是告诉大家独立博客写什么内容的。百花齐放才是春,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当然很黄很暴力的内容在国家审查制度下还是要三思。这里主要说说写博客使用的工具。

绝大部分使用WordPress的博客作者都是直接进后台写作的。这种方法不是说不好,但使用一个客户端软件来写作,相比之下有这些优势:

安装后

  • 更好更快的编辑器。我承认WordPress 2.5版本中的TinyMCE 3.0也很好,功能上没什么可以指摘的。但毕竟是在浏览器里面运行的,速度有点成问题。用客户端编辑器无论切换代码显示,图文混排,调整缩略图等等都很方便迅捷。

  • 稳定,极少崩溃。浏览器崩溃简直是家常便饭,虽然有自动存档功能,但重新打开浏览器把草稿翻出来又浪费很多时间,而且还是会损失一部分工作。而以我使用客户端软件的经验,从来没有崩溃过。

  • 多博客同时发布。如果希望把一篇文章发布到好几个博客,使用客户端软件就很方便,不需要拷贝粘贴等劳动,而且即使是不同平台的博客也可以。

  • 后台工作。如果文章里面很多图片或文件附件,用WordPress后台需要上传好后才能排版编辑,而客户端软件则是最后统一上传,这时用户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节省时间。

  • 离线写作。没有网络接入条件的时候,可以在本地写好,能联网的时候一键发布即可。

  • 文章本地存档。这是个保险箱,万一服务器数据丢失,本地计算机上还有一份存档可以调用。别小看这一点,经历过一次数据丢失,就知道备份的重要性了。

以上是技术层面的理由,对我个人来说,还有一个非技术层面上的原因,那就是:

  • 便于集中精神。我的Firefox浏览器里头装了Google reader Notifier和Twitterfox,还用Gmail里头的Gtalk。这几个东西经常要弹出来。用浏览器写作经常会被它们打断。虽然可以不看,但我有点强迫症的感觉,不看总觉得不舒服,也集中不了精神。只有用客户端软件写作,我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头写到尾。

那么有什么软件可以使用呢?可谓是多不胜数。但这种软件一个就够,多了反而分散注意力。所以我就把感觉最好的两个介绍一下。

  1. Windows Live Writer 是Live软件系列中的一员。说起Live这个软件包还是很不错的,里面的Writer和Gallery都十分实用。Live Writer配置简单,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可以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博客写作工具软件。

初次运行Live Writer会让用户输入博客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然后软件会自动分析博客平台,自动配置帐号。基本上是傻瓜式的软件,用户界面也很友好,不需要做什么特别说明,用一两次就自动上手。

Live Writer我很喜欢,也一直在用,这篇文章就是用它写的。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毛病。首先它依赖于.NET平台,其次作为Live的一个部件,它没法绿化。网上所谓的绿色版其实都不是真的绿色,一运行起来照样要灌注册表。也就是说,要是没有管理员权限,根本用不了Live Writer。所以我同时也在用另一个写作工具 —

  1. Zoundry Raven 老牌的博客写作工具,最近出了新版0.9.284。也许是意识到了Live Writer的强势,这个版本会检测系统中有没有安装Live Writer,如果检测到了,可以把里面的帐号信息直接导入,方便写作平台的转换,这个设计确实很巧妙。写作功能上与Live Writer基本不相上下,但在用户界面上就要略逊一筹了,许多设定都不是很直观,需要费劲才能找到。

但Zoundry也有绝活,安装时可选Portable模式,也就是官方自带全功能绿色版,我在实验室就只能用它。对绿色软件情有独钟,或者需要在没有管理员权限的电脑上写博客的朋友们,Zoundry Raven绝对是你的首选。

以上两个软件除了编辑文章得心应手之外,都可以直接:

  • 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 设定发布日期,可以推迟发布
  • 设定tag标签
  • 发布成草稿
  • 向指定站点发布更新通知
  • 设定访问地址(Slug)

而Live Writer独有的功能有:

  • 选择关闭/开启评论
  • 选择关闭/开启trackback
  • 选择作者
  • 填写摘要

可见Live Writer虽然牺牲了移动性,但功能上还是略强。

以上是两个独立的博客写作工具软件,我觉得有必要提及另一个工具,它不是独立软件,而是Firefox浏览器的一个插件:

  1. ScribeFire 作为博客写作工具,Scribefire恐怕是最小巧的,它直接嵌入Firefox里面,令人吃惊的是其编辑功能并没有削弱太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体积有要求的用户可以试用一下。

我对ScribeFire没什么感觉,因为第一它仍然依赖于浏览器,失去了防浏览器崩溃的优势;第二它无法设定slug,而且官方也没有加入这个功能的意思。在我看来ScribeFire是一个比较偏门的软件,在无法使用其它独立软件而能用浏览器的时候,用它是很方便的。

最后一点小提示,把图片放在另一台服务器上是一个好主意,这样博客转移就不用重新上传图片了。当然前提是用户要有另一台服务器。Live Writer和Zoundry都提供了这个功能可以把图片ftp上传到指定服务器然后在文章中引用,设定一次即可。

撰写篇就讲到这里,抛弃浏览器,用写作工具吧。下一篇也应该最后一篇,我们来探讨一下WordPress独立博客的优化,请大家继续关注。

那么,你挑好了域名买好了主机,下一步就该安装WordPress了,我们把从下载WordPress程序到正式开始写文章这期间的工作统称为安装,显然此过程还包含了调试,美化,优化等一系列步骤。这些都是繁琐而没有什么条理的工作,我尽量尝试着整理出一个普适性的流程来。

1. 下载安装

WordPress的安装是非常简单的,文档说明也很详细,我就不多嘴了。但一个一个小文件往ftp上传是很让人上火的,特别是网速不好更加郁闷。如果能用telnet或ssh登录到主机上,这一步可以简化很多。

首先登入主机,然后输入以下命令:

1
2
wget http://wordpress.org/latest.zip
unzip latest.zip

一般来说,输入”unzip l”然后按一下tab键就自动补足了,除非目录下面还有别的l开头的文件。

这样一来程序就被直接解压到wordpress目录中了,可以把这个目录名字改成你想要的,比如blog,也可以把文件都移动到根目录下面。这样比下载到本地 –> 解压 –> 上传的程序要快很多很多。不过有个问题就是config文件还需要填入数据库资料,可以把这个文件下载回来改好了传回去,也可以直接用vi改,vi的使用方法google一下就清楚了。

以上是一点小技巧,没有shell权限的只能老老实实ftp上传了。

2. 初步设置

装好以后立刻进后台,有几件事要马上完成。

  • 修改个人资料及密码。这是最优先的事项。WordPress系统会给你创建一个初始密码,我估计没有人会去记那个吧。个人资料里面,如果不想显示作者为admin的话,填一个昵称,保存,然后就可以选显示昵称了。这两项是一般都要改的,至于联系方式什么的想填就填,不填也无所谓。

  • 填好博客的基本信息。在Settings的General中把博客的名字、副标题、地址等填好,时区也设定好。然后到Manage的Categories里面把缺省的分类名字改了。

  • 开启Akismet。这是官方的垃圾评论过滤插件,现在垃圾评论实在太多了,不喜欢Akismet也无所谓,反正总要装一个过滤插件,spam karma也不错。我比较懒,Akismet也过得去,就不换了,启用这个插件需要一个API Key,跟着提示一步步走就是了。

  • 更改永久链接形式。不但事关SEO,也让你自己和别人看链接的时候比较愉快,看个?p=143之类的谁知道你文章写啥啊。在Settings的Permalinks下,建议使用Month and name,或者用更短的,选custom structure,填入 /%postname%/ 即可,又或者你决定以后要把所有页面都静态化以降低主机负载,那填 /%postname%.html  就行了。

  • 烧制feed。对于希望发展壮大的博客来说这是很重要的,烧制了feed可以保证你即使换了域名也不流失订阅读者,而且把大量的流量转嫁给烧制服务提供商,还能方便看到一些订阅的统计信息。现在由于最好的服务商feedburner被大防火墙屏蔽在外,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用feedsky,幸好其服务也不算太差,就是feed更新实在是慢。

以上是必须进行设置的几点,其它的诸如可否注册,第一次评论是否需要验证,是否开一个低权限帐号专用于写作等等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3. 安装WordPress插件

能用插件扩展功能的程序都是强大的,Firefox如是,WordPress亦然。但插件绝不能贪多,可装可不装的坚决不装。插件多了影响速度,而速度是最最重要的用户体验,所以插件以少而精为上。

推荐装的插件有这么几个:

  • 中文WordPress工具箱。这个不用说了,中文WordPress博客里,几乎人手一个。

  • WordPress Database Backup。平时没什么用,紧要关头能救命的插件。启动以后,稍做一下设定,每天把数据库自动备份寄到邮箱里,万一发生空间商跑路等突发事件,你的损失也不至于太大。

  • All in One SEO Pack。这是好东西,好在傻瓜式,装上启用就行了,别的基本不用管。

  • Share This 中文。在每篇文章的下面加一个分享按钮,装上以后不要让WordPress自动升级,升级以后是英文版,少了中文的分享网站。

  • Wordpress Thread Comment。可以回复评论,嵌套回复,而且可选ajax方式。

  • WP-PageNavi。加入一个页面导航,一般放在Footer里,不但方便用户,也方便了搜索引擎。

  • No Self Pings。经常会在新帖里引用自己以前的文章,要是每引用一次都ping一下自己那就乱了。这个插件可以保持版面的整洁。

  • Google XML Sitemaps。让Google蜘蛛更方便。

对于插件,每个人的需要都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列表。如果是新手,我建议只装最基本的,以后有需要可以慢慢添加,不要一下装太多。

上面提到的页面静态化,推荐cos-html-cache。是时下最好的静态化插件。

4. 安装配置WordPress主题

主题是WordPress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网络有数十万计的免费主题提供下载。主题比插件更加个人化,完全凭个人喜好。我的喜好是简洁清爽型。关于主题的选择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只说几点大方向性的东西。

  • 注意主题与内容的搭配。比方女性的内容可以选粉色、可爱型的主题;数码产品内容可以选个iPhone的主题等等。只要协调就好。

  • 主题要在主流浏览器下通过测试。一般来说IE6是最麻烦的,所以如果能通过Firefox和IE6这两者,基本上就问题不大了。每当修改了代码、加上或去掉一个widget,都要测试一下。

  • 侧栏精简为佳。不需要把所有widget都用上,只放需要的。

  • 把你最想展示的内容放在侧栏顶部。要让访客一眼就看见你的得意之作,不要放在翻页以后,访问者不一定会往下拉的。

  • 几点必须更改的模板代码。Google analytics的代码要加在Footer里,CC许可协议也要加在合适的位置,所有feed地址都要改成烧制的地址,另外在widget里面加上订阅图标,放在显眼的地方。

  • 如果使用免费主题,尽量保留页脚的链接。做人要有点品,非要去掉可以联系作者征得同意。

如果希望自己的博客主题独一无二,有两条路:请人定做或者自己动手做。请人定做要花钱,自己动手花时间。如果想自己动手,网上也有很多教程可以参考,可以看看Denis翻译的这一套,也可以参考zEUS原创的教程(未完结)。WordPress官网上也有一些说明。我建议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的话,自己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主题吧。

另外我发现,在总体的设计方面,国内和国外的主题水平相当,但细节处理方面国外的主题普遍要好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主题配置好以后,应该说我们的安装配置就基本完成了。直接开博?当然没有问题,不过如果再做一些准备工作,会更加的方便。下一次我们再讨论最后的工序。

那么,让我们来继续折腾WordPress。

上一篇讨论了域名的选择,这里重申一遍,域名的几项原则并不是死的,是内容成就域名而非域名成就内容。一项比较死的原则是:域名定好了就不要再改了。我刚改了一次,代价也挺大的,幸好原来的blog本来就规模很小,损失到头也就那么回事。要是大站改域名,想恢复过来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域名问题解决,下面就要考虑把它挂在什么地方了。今天我们看看怎么选择主机。

安装前

2. 选择主机,比较重要。

更换域名的代价非常大。主机则多试几个也无妨,迁移代价不大。但是没主机你的博客就建立不起来,所以我说它“比较重要”。

既然说的是WordPress「独立」博客,那么类似优博网这种基于WordPress MU,让用户绑个域名的服务就排除出去了。可以选择的类型有共享虚拟空间(shared host),VPS,独立服务器等等。基于成本的考量,大部分独立博客会选最廉价的共享空间。那么挑选共享空间也是有一些原则可以参考的,WordPress这个程序是基于php+mysql的,选择LAMP主机(Linux+Apache+MySQL+PHP)是没有悬念的了。下一步之前,必须先定下一个大方向,那就是:

选国外的空间,还是国内的空间。

这个问题困扰了非常多的独立博客。而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围城。空间在国外的想海归,空间在国内的却想外逃。这其实不奇怪,两者的确是各有各的好处,但是也各有各的麻烦。而我们往往比较注意麻烦的一面,都觉得对方好。俗话说“隔篱饭菜香”,指的就是这个情况。

那么到底选谁?先看看各自的特点再下结论吧。

国内虚拟主机 国外虚拟主机
服务质量较差 相同价格下空间/流量较大
需备案 不需备案
对盗版资源检查不严格 对盗版资源检查严格
国内访问速度较快 国内访问速度较慢
不会被大防火墙影响 有可能被大防火墙挡在国门之外
内容会被审查监控 内容也会被审查监控
付款方便 付款一般比较麻烦
过饱和销售 过饱和销售

从上面这个简单的列表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特点恰好互补,国外的主机优势在资源与服务上,而国内的主机优势则在访问上。

应该怎么选择?如果能把两者的优势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就好了。其实还有别的路数,所以在此推荐我认为最好的选择 — 国内服务器合租。

合租服务器的好处有:

  • 控制服务器人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本站目前的主机上有一千多个用户,其过饱和销售的程度可想而知。而合租服务器的时候,一般都会限制人数,一台配置较高的服务器,放50-80个WordPress用户是可以容忍的。

  • 价格合理,按百兆共享带宽租用+配置服务器费用(一次性)再分到每个用户头上,一般合租的价格都能控制在150-250人民币/年,有服务器配置较高,机房位置较好的,也许会达到300多,这应该说是个很合理的价位。

  • 空间/流量较大,这一点是控制服务器人数的结果。比起大部分专营主机销售的国内公司,自行合租服务器能使用的空间和流量都会大不少。

  • 限制较少,国外的空间虽然承诺的空间/流量很大,其实别的限制是很多的。比方说放一个论坛,只要有二十人同时在线,就会暂时停号了。对CPU的限制也非常严格。而合租服务器,只要你不做得太过分,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 其余国内空间的好处自然也全部继承下来。

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合租服务器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自己也正在考虑把这个站点搬到国内的合租服务器上。

尽管好处多多,但是合租是有一定风险的,真正下手购买的时候必须多做研究。因为合租服务器多是个人或小组织发起的,需要注意他们的信誉和合租的历史记录。尽量找信得过的组织。在这里就不进行推荐了,以免有广告之嫌,只要用心去找总能找到好的。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做发起人。

如果对合租没有信心,那么我的建议还是找国外主机。月光博客最近写过一篇关于如何选购国外主机的文章。虽然有点泛泛而谈,不过可以参考一下。这方面的文章有很多,英文好的可以关注webhostingtalk这个论坛,只要抓住一条:尽量找Oversell不那么严重的,别的其实都差不多。还有一点是最好买个独立ip,要是不买的话,就祷告自己的服务器上不要有别人写敏感内容吧。

至于国内的虚拟空间提供商,我实在看到太多负面的消息了,信心全无,就不多说了。

主机就讨论到这里,想要不出现任何公司或组织的名字而写这种文章真是难啊,没有具体的推荐也只能说是泛泛之谈。做一个博客或者网站,服务器的最关键的要素是稳定和访问速度,抓住这个去挑选,不要被其它眼花缭乱的参数所迷惑了。

下一次该说安装后的事情了,另外,现在只有一位朋友给我的博客起了名字,虽然他起得非常好,但我还想看看更多的选择,大家帮帮忙吧,谢啦。

请参与本篇末的活动。

中文独立博客的数量与日俱增,且绝大部分选择WordPress这个博客平台。作为从WordPress 1.2用起的老用户,我也感到很欣慰。实话实说,WordPress绝非最方便的平台 — 而且极有可能是最麻烦的。但“麻烦”正是其魅力之一,我深刻体会到,WordPress的精髓就在于折腾,在来回的折腾中,不但能学到一些代码级的知识,也可以加深对博客这一概念的理解 — 没骗你,真的如此。

那么,作为有志于加入独立博客大军的你,在安装WordPress这个最出色的博客平台之前、之后,都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我们来做一个Check list,让新人少走点弯路,同时也给老手们备忘。

1. 选择域名,重要!

域名会一直跟着你。其选择方式有三种:

  1. 个人品牌域名<。典型的如John Chow,以及国内的王建硕。就是以自己的名字为域名,着重个人品牌的培养。好处是你的名字容易被大家记住;坏处是一眼看上去不知道这个博客是写什么的。
  2. 主题相关域名。典型的如Blogging Pro,又比方WordPress主题中文站,好处是主题鲜明,一看域名便知;坏处是作者个人品牌没那么突出。我就不知道(也不关心)bloggingpro的作者是谁,尽管每篇文章我都看。
  3. 自己喜欢的域名。这个选择看起来似乎不是很明智,但其实未必。须知域名固然先天有好有坏,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也就是网站使域名变好而不是相反。比方microsoft.com要是没有微软公司,跟垃圾域名也没什么区别。

虽然域名尽可挑选自己喜爱的,但还是有几条原则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域名要便于记忆。根据常识判断,自然是越短的越好记。所以选取域名也以短为原则,尽量不要超过10个字符为佳。更重要的一点:有意义的比没有意义的好记,所以域名最好是英文单词或词组,或者某个中文词汇的汉语拼音(中文单字的汉语拼音估计是注册不到了)。当意义和长度冲突时,应取意义为先。

其次,域名不要加连字符。除非是完全别无选择。用户不习惯在域名里面加连字符,而且会有很多人被分流到没有连字符的域名去,比方你注册一个my-blog.com,会有许多想访问你域名的人跑到myblog.com去的。至于中文域名就有点像笑话了。

最后,域名的后缀要选好。做个人独立博客,.com依然是首选,虽然在搜索引擎里面.org和.gov的权重更大,但是.gov你搞不到,.org是给非盈利组织用的,等哪天你说不定想用博客赚赚钱什么的,当然用.org赚钱也不犯法(应该不犯吧,没查过)。更重要的是.com实在太深入人心,比www前缀还要有名,几乎就是网站这个概念的代名词。所以.org只好作为次选。.net也是不错的后缀,搜索引擎权重不如.com,好处是剩余的域名比.com多得多,选择余地比较大。最后,若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选.cn域名。因为国内推广这个域名后缀的方式是有问题的,现在.cn域名有80%都是垃圾站,早晚有一天会被惩罚的。

域名选好了就要找地方注册,只有一条原则:不要选择国内的代理注册商。这似乎有点绝对化,国内自然也有好的注册商,但我们花大量时间去甄选不值得,国外的服务都很好,转出也很方便,绝不会卡你脖子。虽然支付起来有些麻烦,但比起以后域名纠纷之类的大麻烦还是值得的。如果你要注册.cn域名,就只能找国内的域名注册商了。可以考虑先锋互联。我个人没有体验过他们的服务,不过在CCF的名声不错,应该不会太糟糕。绝对不要去注册.cn域名。

好了,域名篇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没有!域名是选好了,也买到手了,但是我们做的是中文博客,还要给它起个响亮的中文名才行。这样大大有利于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的推广。不是可选,而是一定要做的事情。注册中文域名就免了,但是中文名字还是要有一个的。

那么,本篇的有奖活动就是 — 请帮本博客起个中文名字吧。 我也无力提供什么很好的奖品,只能给采用者做个链接,打算放在Footer那里,就说This blog is named by xxxxxx。听起来也挺拉风的啦 :)

blacktulip推荐的站点很有限,不感兴趣的网站做得再好也是不介绍的。今天这个网站还是很有点意思的。

功能嘛还是很简单,就是打字练习,给一行字出来让你打,不过是和同时登陆网站的人竞赛速度,看谁最先打完。一加上竞争机制,与人斗其乐无穷,这趣味性就出来了。

玩法很简单,进去就明白,不多说了。给大家看看我的成绩。你们玩了多少wpm? 留言告诉我吧,呵呵。可不要不好意思哦。

BTW: 上面最变态的人已经213了

那么,上一篇长篇大论讲了那么多没用的,估计某奇幻众已经不耐烦了。现在进入正题,说说应用方面的东西。因为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启蒙,所以只介绍几个最基本的工具或者说服务。

开始之前,先明确一点:在Web 2.0这个任意网络节点后的智慧生物都能创造内容的时代,网络云里面的信息是极多且极杂乱的。我们的原则是,让信息来找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找信息。

0. 请选用Firefox

为什么一上来就提这个,其实坦白地说,Firefox和Web 2.0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Firefox的插件功能实在太过强大,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 — 更快,更方便,更愉悦地玩转信息,我强烈建议大家使用Firefox。当然这也不是必须的,用手机能通话,用手电筒打莫斯码也能通话,我只是建议大家用手机而已,非要打手电筒也没人拦着。

1. RSS阅读器

还记得前一篇里面对RSS的比喻么,跑腿工人,每天把消息贴到你家门前的白板上 — 好了,这块白板就是RSS阅读器。信息每时每刻都会从互联网的四面八方涌入你的阅读器里面,你需要做的工作就是 —读完它们。

RSS阅读器有两种,一种是客户端型的,代表为GreatnewsFeedDemon等。另一种是在线型的,代表当然是大名鼎鼎的Google reader。我的推荐…自然是在线型了。虽然有些Web 2.0的应用是使用客户端比较方便,但绝不包括RSS阅读。不过这个也可能因人而异,最好两种都试验一下然后自己决定。

使用Google reader的方法很简单,从略。在国内的用户,出于速度方面的考虑,也许Google reader不是最适合的,我推荐鲜果。其功能不下于Google reader。

对初用Google reader的朋友们,看到好的文章请用shift+s分享,否则的话,你就不够2了,呵呵。分享是在线阅读器的精华所在,关注一下好友share的信息,很多时候订阅的rss就是这样滚起来的。

在我看来,RSS阅读器很好的诠释了开头提出的原则 — 让信息来找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找信息。为了让信息更快找到我们,如果你使用Google reader,则可以同时安装Google reader notifier这个Firefox的插件。它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你新内容的到来。但是我对此插件持中立态度,因为它常常会打断你的思路。如果订阅数不多没什么关系,订阅数很多的话,反而会降低效率,在我的订阅数超过300后,就把这个插件删除了,视个人情况而定。

2. 在线书签del.icio.us

某奇幻众点名要求介绍这个服务,呵呵。delicious是很好的,但要以正确的方法使用,否则还不如浏览器自带的收藏夹。在线式书签有三个好处:

  1. 同步。不管你换多少台电脑,都不用导入导出收藏夹,自然也用不着备份了;
  2. 搜索。书签很多的时候,不用人肉使劲找了,搜一下就出来;
  3. 社会化。可以看到别人的收藏,可以看自己的书签有多少人也收藏了,可以讨论……

既然这么多好处,为什么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使用了这个服务呢?甚至还有人对其嗤之以鼻。我想当然有些人深入了解之后,确确实实觉得它不好用,这也正常,萝卜青菜嘛。不过比较多的一部分人是没搞清楚这个服务应该怎么用。比方说收藏一个网页,需要打开del.icio.us页面,把网址复制进去,然后提交;又比如打开一个收藏,先打开del.icio.us页面,然后找到或者搜索到想打开收藏,点击打开……诚如我所言,如果这样用的话,那还不如浏览器自带的收藏夹。

我个人认为,这个服务唯一正确的使用方式,就是通过浏览器插件。

delicious想得挺周到,ie和firefox都有插件提供,但是firefox插件的功能要强大得多。多说没有用,装上以后就清楚了。

看到那个侧栏了么?找书签根本不用进网站。注意侧栏上方的搜索栏是实时的,一边输入一边就出结果,连提交都不用。

地址栏左边的两个按钮,一个是打开/关闭这个侧栏,另一个就是把当前页加入收藏。使用起来跟浏览器的收藏夹效率一样高甚至更高。加入收藏的时候,要给页面加标签,而别人对此页面的标签会同时显示出来供选择,一般肯定有合适的。所以整个过程基本上不需要键盘,纯粹的鼠标就可以完成。

这样用delicious才是高效的。它的网站我是从来也不去的。当然网站有网站的用处,社会化体现在那里。不过我没有空,只好放弃这个精华部分了。

(注:到发文为止,delicious的新插件尚不支持firefox 3)

3. 微博客服务twitter

twitter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你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表面上它是一个微博客,微博客嘛顾名思义就是极小型的博客,每次写的内容不得超过140字节,没有题目,没有分类,没有tag……如果把它当普通的博客用 — 也不是说不行,但是会用得很郁闷。

在我看来twitter是社会化程度非常高的一个应用,本文介绍的前两个不需要任何社会化因素也能用得很好,但是twitter,follow的人不够多,或者follow你的人不够多,就玩不转。twitter把博客的“记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而把博客的“交流”功能几乎无限地放大了。除了自说自话地发信息外,twitter可以针对别人的某条信息进行回复,也可以找人发私信。可以通过客户端,手机,聊天工具(Gtalk, MSN等,不能用QQ)等发送信息。

twitter的运作方式很简单,你去注册一个帐号,然后找人follow。follow的意思就是你能收到他/她的更新。我建议你就使劲加吧,看到有内容感兴趣的就加,加百来两百个不算多。

加一阵子人之后,就要找工具了,同样的,用网页玩twitter是很傻的行为,玩不起来的。因为用网页就是你去找信息,用客户端就是信息来找你。twitter的周边产品可不是一般的多,三位数只怕没跑,不过初学者先装两个就可以了。

twitter客户端有两个选择: twitterfoxtwhirl,这两个东西功能上大同小异,区别在于,twitterfox是一个Firefox的插件,而twhirl是基于adobe air平台的一个桌面程序。因此要是在一台不能安装adobe air的机器上使用的话,就好选前者了。我在实验室机器上没有admin权限,所以只能用twitterfox。

装上以后,使用一阵子,你就会发现……跟聊天室差不多,哈哈,我认为twitter是2.0版本的irc,这可是我的原创哦,使用这个形容是需要遵从署名协议的 XD

另一个有必要安装的是twitthis。这是直接推送当前网址的插件,很方便。别的乐趣就需要自己去挖掘了。

4. 其它

优秀2.0网络服务非常多,FacebookDiggflickr……数不胜数,令人感叹的是,国内好的服务不多见,我觉得很奇怪。原因是什么我不清楚,但国内的服务普遍开放性不够,比方说模仿twitter的饭否,就没有类似twhirl的超级终端,twhirl的网站上有这么一句话:twhirl takes twitter from cool to AWESOME! 以我的体验来说,确实毫不夸张。要是没有这样的应用,饭否学twitter学得再像,也只能是cool而已。再看模仿Facebook的海内,只有当我想起来的时候才会去看一眼,没有任何信息推送机制,我觉得这样真的是不行。再看它和鲜果的合作,不得不说,结合得实在太1.0了。

以上有点脱离本文主旨了,总之我的任务算是完成可以交差了,呵呵。最后想提两点:

  1. 信息并非越多越好,有些服务是会上瘾的,注意提醒自己悠着点;
  2. 当你觉得一个用户极多,口碑极好的服务非常烂的时候,那极有可能是你没明白使用方法。知道twhirl之前,我也认为twitter烂的很。

答应了某奇幻众要为她扫扫盲,其实我自己也未必就懂得多少,连半瓶子醋也算不上,满打满算也就是个瓶底儿。不过本着毁人不倦的精神,就把我理解的以及在使用的描述一下,抛一大块砖头出去,指不定能引出点玉来呢?再说对于网贝来说也是个挺好的题材。

什么是Web 2.0

Web 2.0这个词出来好久了,耳朵都听起老茧,但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当然大家可以到wikipedia上找一下定义,(顺便一提,wiki就是个很2的应用。)

不过每个人的理解还是不相同的。主流的说法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作,也有侧重于每个人都是内容的制造者这一点的,而我则会联想到简洁,有条理,大色块,圆角,rss图标等非常形象化的东西。前两天在twitter上有人说,2.0就是让你非常愉悦并快捷的找到自己要找的信息。我觉得也十分正确。总而言之这是个集合性的概念,许多因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Web 2.0。

从传统媒体到Web 2.0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虽然形式各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广播式的传播。其特点为:

  • 信息由少数人制造;
  • 一点广播,多点接收;
  • 用户无法选择接收的信息;
  • 用户之间没有互动,交流与协作。

打个比方说人民日报,上面的内容都是固定的编辑,记者完成的;人民日报每天就一份,大家看到的内容都一样;当然用户可以私下对人民日报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但那跟报纸本身就没有关系了,讨论的意见也不会出现在报纸上面。

自从有了互联网,很快便出现了门户网站的概念,我叫它Web 1.0时代,其特点为:

  • 信息由少数人制造;
  • 一点广播,多点接收;
  • 用户可以选择接收的信息;
  • 用户之间形成有限的交流互动。

门户网站的代表当然是新浪网。从这个网站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所有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用户有了一些选择的权力,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浏览,而且通过用户评论功能,实现了用户间有限的交流。但是本质上,门户网站只是一张极大的报纸,我个人认为,Web 1.0并没有完全体现网络应有的特色 — 互联互通。

然而金子总会发光的,互联网的优势不会被永远埋没,Web 1.0注定了只是个过度。现在的网络世界正在经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Web 2.0时代逐渐来临,我觉得它有如下特点:

  • 信息由所有用户创造;
  • 多点广播,多点接收;
  • 用户可以选择接收的信息,也可以选择发送信息的对象;
  • 用户之间有紧密的交流互动与协作。

其实这并非太新鲜的概念,早在1998年我上大学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校内BBS系统就完全满足以上特点。那为什么这种应用并没有首先兴起,而却被门户网站捷足先登呢?我认为这主要是技术上的问题。而这也是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 信息的检索(包括分类,过滤,搜索等等一系列的难题)。在Web 1.0时代,门户网站不但承担了信息制造,也承担了信息检索的工作。而一些非常2.0的应用里面,由于所有用户都能创造信息,导致信息量巨大,鱼龙混杂,如果没有成熟的信息检索技术,在效率上确实远远落后于门户网站。

幸好互联网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到今天许多难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促成了今天的Web 2.0世界,一是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技术,二是RSS的广泛使用。

RSS Feed

搜索引擎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多说,但令我吃惊的是RSS这个Web 2.0的核心在国内互联网用户中似乎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到底这是什么东西,可以到wiki的介绍页面看看。打个比方来说,你住在一个平静的小镇里面,在门户网站时代,你每天到镇中心上浏览由镇政府管理的公告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虽然每天都跑一趟,但只要去几个地方,倒也不是很辛苦。然而到了Web 2.0时代,镇上的每个用户都管理自己的一块公告板,为了看这些信息你就得天天绕镇一周。小镇也就罢了,要是大城市呢?要是国际互联网级别的数据量呢?你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在你家门口竖了一块巨大的白板,然后到你感兴趣的那些人家里,叫他们雇一个跑腿的,每天给你送消息来,就贴在你家门口的白板上。于是你终于轻松了,每天早上端一杯茶,悠闲的看着自家门口上的信息,再也不用天天自己挨家挨户看过去了。

这个跑腿的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他就是RSS。当然这样描述不是很精确,不过我认为非常好理解。现在凡关系到信息交换的Web 2.0应用,极少有不涉及RSS的。

RSS的广泛应用使得在信息的弱水三千中“只取一瓢”成为可能。你可以只让你感兴趣的信息发布点给你送来信息,而且随时可以退订。更妙的是再也不用打开信息发布点的网页,效率奇高,终于超越了Web 1.0时代。那么在下一篇里面,我打算介绍几个我正在使用的Web 2.0应用。

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完全取决于blog主人的写作目的,或者说,对成功的定义。

为什么会翻出这样一个已经老得发霉的题目来讨论呢?事由是,有一个我订阅了有一段时间的blog:听景777,其主人把rss输出从原来的全文换成了摘要。对此我感到很不方便,于是去留了个言,说道要是只输出摘要的话,我就只好退订了。 也许是因为我的语气有点生硬(哎,老毛病了),听景肯定感到不爽,于是写了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来解释他作出这个改变的原因。概括如下:

  • 此blog如无意外,以后其rss将仅提供摘要输出;
  • rss仅作为更新通知手段,非内容提供手段;
  • 听景希望成为一位成功的blogger,此做法出于提高流量的考虑;
  • 只是多点击一下鼠标而已,真正喜欢听景blog的读者,无论rss输出什么,他们都会去看的;
  • 只提供摘要有利于读者迅速分辨作品的质量;
  • 最后一点,由于太过经典,直接引用:「我宁愿把辛苦工作挤出来的牛奶倒掉,我也不愿把它白白送人。」

注:原文是很精彩的,比我干巴巴的概括好看得多,大家有时间的话定要一观。

听景兄的反应未免有些令人始料未及,于是我再次留言解释道:退订实无他意,只是因为我的订阅量太大,每天看全文的feed就要爆炸,摘要的实在没辙,只能割爱了。

然而我还是想跟听景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老实说,这种矛盾的起源在于价值观的不同,或者如同我一开始提出的,对于成功blog的定义有所区别。听景兄认为一个成功的blog必须是流量很大的,且不说这个流量是否用来盈利,但首先流量要大;而我认为一个blog的成功在于它读者众多,无论是输出价值观也好,新闻信息也好,资源什么的都好,读者多了才有影响力,且不说这个影响力是否用来盈利,但首先读者要多。

这两点其实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不矛盾的,甚至是非常相关的。而且在web 1.0时代,根本就是被绑在一起的。不过到了web 2.0时代,由于RSS的出现,流量和读者数得以被分离开来,于是人群也自然而然地分成两派,一派重视流量,另一派重视读者数。

我们不能说有什么高下之别,blog到底是输出全文还是摘要,完全看主人更重视哪个方面。然而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谁高谁下,简直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本来全文注重的就是读者数嘛。

最近我看过好几篇关于这个论题的文章,都是英文的,可惜当时没有意识到可能用得上,现在找不到了。只能翻出很久以前的这个这个,中文只能找到漫步写的这一篇。他跟我的习惯非常类似,也是不订摘要的。我的订阅里面只有一个techmeme是摘要形式的,不过它本来就是一个摘要的新闻聚合,对它自己来说也算是全文了。

关于听景兄的blog,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改进的余地,比方文章可以稍微分一下类,以及使用postname取代postlink做文章地址等等,当然能恢复全文输出自然最好了,如果实在不愿意,那是不是可以在文章开头写一段真正的摘要呢?呵呵。

我的blog肯定会永远输出全文,如果哪天大家看到突然变成摘要了那肯定是程序问题,麻烦通知一下。因为耶稣说过:”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卫灵公篇)。我是衷心希望大家都给我全文看的,所以我也要这样做。哈哈,这是说得好听,其实就是为了讨读者的欢心阿。

原文链接:Facebook vs Asia’s Top Social Networks

翻译:Facebook对决亚洲顶尖社交网站 by blacktulip

Benjamin Joffe,亚洲互联网顾问+8*的总裁,MobileMonday Beijing的合伙创建人。在这个月悉尼举行的Media 08 event上,他对亚洲顶尖的社交网站进行了讨论,特别的是他还把全球领先的faceook用来跟Cyworld,Mixi和QQ这几个网站进行了比较。根据他的看法,Facebook在这几个网站中忝居末座。我们觉得应该好好问问他,为什么呢?

Q:Facebook成名已经一年多,但是离垄断还差得远。亚洲被认为是社交网站的交锋前线,哪些服务在那里最受欢迎呢?

A:非常有趣,在我们讨论的三个地区性市场:中国,韩国和日本里几乎没有Facebook的身影。在中国,QQ已经取得统治性地领先,有3亿活跃账号,Cyworld在韩国有接近2千万活跃用户,Mixi在日本有一千四百万。

Q:哇,真是好大的用户量呢。不过嘛,从全世界范围看,Facebook的用户也不见得少,可是它还是在亏钱。这些亚洲的社交网站能赚钱么?

A:你得记住这几个地方的人口基数以及服务的地区性。QQ只做中国市场,Cyworld基本只做韩国,Mixi只做日本。它们相应的用户数/使用互联网人数是:QQ 150%(译者注:每两个中国网民就有三个qq帐号),Cyworld是57%,Mixi是14%。更有趣的是,这三间公司可都是下金蛋的母鸡。特别是QQ,2007年它的总收入是五亿两千三百万美元,盈利两亿两千四百万美元。只有13%是广告收入。这比Facebook的总收入还要多。Facebook去年还在亏钱,今天我看也好不到哪里去。

Q:这些网站是怎么赚这么多钱的呢?

A:QQ和Cyworld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虚拟商品,背景音乐啊,个性化设置啊,头像啊,休闲小游戏什么的。一套完整的虚拟货币支付和流通体系让用户能廉价地购买,也降低了货币化的成本。

Q:虚拟商品会是下一个热点么?

A:货币化一个社区当然很不错,西方在这点上反应慢了半拍,其实从Cyworld 1999年创建开始,虚拟商品就被证明是一个不错的货币化社区的方法。休闲小游戏也是个超来钱的项目。想想要是Facebook用户能花个10美分买到高质量,吸引人的小游戏,很多人都愿意付钱的。可是你看今天他们想给钱也没人收。

Q:既然这些赚钱的方法都出来这么久了,欧美咋就不跟上呢?

A:两点:首先,刚开始西方就没有正眼看亚洲;等他们开始看的时候,他们觉得本地服务的成功方式总是大同小异的,这妨碍了他们深一层的理解。有些非常好的服务,比方说Naver问答(yahoo answer的灵感来源)就是在那里创立的。由于美国逐渐丧失互联网建设的领头羊地位,一些当地的人才也得以把他们的绝妙构想付诸实施。其次,美国以外的绝大部分互联网市场都还没有建立一个非常成熟的广告体系,这样一来他们必须挖空心思寻找别的盈利模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线广告的发达制约了美国互联网服务业的创新。大家都想着流量流量流量流量流量去了。

Q:关注流量有问题么?

A:要是只关心流量,而忽略了如何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那只怕是有问题的。对于这种网站来说,用户仅仅是眼球而已,它们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广告投放商。网站的各种收入比例定义了这个网站的“DNA”,我们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的标准“ARFU”意思是“Average Revenue From Users”(从用户身上的平均收入)(译者注:指非广告商提供的,直接从注册用户身上获得的收入。)这样算下来,Facebook的ARFU基本就是光蛋,而算上网络和手机用户,QQ的ARFU达到了87%。

Q:我们能从这些成功的服务商身上学到什么呢?

A:首先,即使是在中国,用户也是愿意为服务付点小钱的;第二,亚洲这几个公司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了,西方可以学着点,不必再摸着石头过河了;第三,有种偏见认为所有美国货都是好的,亚洲网站都在抄。这是一个主要的障碍。QQ未必会去收购Facebook,不过我觉得必须有人意识到在西方的启示下,亚洲的互联网服务已经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进步,现在我们该向他们取点经了。

Q:这些亚洲公司有没有向海外发展的打算呢?Cyworld刚从欧洲抽身,在美国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A:Cyworld尝试了中国大陆,美国,欧洲,台湾地区;Mixi尝试了中国;QQ通过与AOL的合作,以休闲小游戏进军美国市场。他们在海外市场都不大混得开,大概是因为他们送往这些地方或者就地雇佣的管理人员都不是什么企业家;再者他们在本地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在海外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度不高,不够“饥饿”,现在也不是什么进入市场的好时机。这些原因也可以套到facebook和myspace在亚洲市场的情况上。尽管如此,他们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些商业概念和模式就不对了。打个比方,在中国的校内网,完全就是抄袭早期的facebook模式(校友录模式),它也活的很滋润嘛。就算facebook在中国栽了跟头,谁又能说这种模式不好呢?重点要放在服务概念和商业模式上,而不是看这些公司在海外的运作。比方Cyworld,在韩国的本土版本上,用户享受的是一个成熟的支付系统和一个虚拟商品文化。它在海外的版本跟它的本土版相比简直就是一坨。如果成百上千万的人都在用这个服务,你肯定能从里面学到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