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Facebook对决亚洲顶尖社交网站

原文链接:Facebook vs Asia’s Top Social Networks

翻译:Facebook对决亚洲顶尖社交网站 by blacktulip

Benjamin Joffe,亚洲互联网顾问+8*的总裁,MobileMonday Beijing的合伙创建人。在这个月悉尼举行的Media 08 event上,他对亚洲顶尖的社交网站进行了讨论,特别的是他还把全球领先的faceook用来跟Cyworld,Mixi和QQ这几个网站进行了比较。根据他的看法,Facebook在这几个网站中忝居末座。我们觉得应该好好问问他,为什么呢?

Q:Facebook成名已经一年多,但是离垄断还差得远。亚洲被认为是社交网站的交锋前线,哪些服务在那里最受欢迎呢?

A:非常有趣,在我们讨论的三个地区性市场:中国,韩国和日本里几乎没有Facebook的身影。在中国,QQ已经取得统治性地领先,有3亿活跃账号,Cyworld在韩国有接近2千万活跃用户,Mixi在日本有一千四百万。

Q:哇,真是好大的用户量呢。不过嘛,从全世界范围看,Facebook的用户也不见得少,可是它还是在亏钱。这些亚洲的社交网站能赚钱么?

A:你得记住这几个地方的人口基数以及服务的地区性。QQ只做中国市场,Cyworld基本只做韩国,Mixi只做日本。它们相应的用户数/使用互联网人数是:QQ 150%(译者注:每两个中国网民就有三个qq帐号),Cyworld是57%,Mixi是14%。更有趣的是,这三间公司可都是下金蛋的母鸡。特别是QQ,2007年它的总收入是五亿两千三百万美元,盈利两亿两千四百万美元。只有13%是广告收入。这比Facebook的总收入还要多。Facebook去年还在亏钱,今天我看也好不到哪里去。

Q:这些网站是怎么赚这么多钱的呢?

A:QQ和Cyworld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虚拟商品,背景音乐啊,个性化设置啊,头像啊,休闲小游戏什么的。一套完整的虚拟货币支付和流通体系让用户能廉价地购买,也降低了货币化的成本。

Q:虚拟商品会是下一个热点么?

A:货币化一个社区当然很不错,西方在这点上反应慢了半拍,其实从Cyworld 1999年创建开始,虚拟商品就被证明是一个不错的货币化社区的方法。休闲小游戏也是个超来钱的项目。想想要是Facebook用户能花个10美分买到高质量,吸引人的小游戏,很多人都愿意付钱的。可是你看今天他们想给钱也没人收。

Q:既然这些赚钱的方法都出来这么久了,欧美咋就不跟上呢?

A:两点:首先,刚开始西方就没有正眼看亚洲;等他们开始看的时候,他们觉得本地服务的成功方式总是大同小异的,这妨碍了他们深一层的理解。有些非常好的服务,比方说Naver问答(yahoo answer的灵感来源)就是在那里创立的。由于美国逐渐丧失互联网建设的领头羊地位,一些当地的人才也得以把他们的绝妙构想付诸实施。其次,美国以外的绝大部分互联网市场都还没有建立一个非常成熟的广告体系,这样一来他们必须挖空心思寻找别的盈利模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线广告的发达制约了美国互联网服务业的创新。大家都想着流量流量流量流量流量去了。

Q:关注流量有问题么?

A:要是只关心流量,而忽略了如何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那只怕是有问题的。对于这种网站来说,用户仅仅是眼球而已,它们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广告投放商。网站的各种收入比例定义了这个网站的“DNA”,我们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的标准“ARFU”意思是“Average Revenue From Users”(从用户身上的平均收入)(译者注:指非广告商提供的,直接从注册用户身上获得的收入。)这样算下来,Facebook的ARFU基本就是光蛋,而算上网络和手机用户,QQ的ARFU达到了87%。

Q:我们能从这些成功的服务商身上学到什么呢?

A:首先,即使是在中国,用户也是愿意为服务付点小钱的;第二,亚洲这几个公司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了,西方可以学着点,不必再摸着石头过河了;第三,有种偏见认为所有美国货都是好的,亚洲网站都在抄。这是一个主要的障碍。QQ未必会去收购Facebook,不过我觉得必须有人意识到在西方的启示下,亚洲的互联网服务已经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进步,现在我们该向他们取点经了。

Q:这些亚洲公司有没有向海外发展的打算呢?Cyworld刚从欧洲抽身,在美国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A:Cyworld尝试了中国大陆,美国,欧洲,台湾地区;Mixi尝试了中国;QQ通过与AOL的合作,以休闲小游戏进军美国市场。他们在海外市场都不大混得开,大概是因为他们送往这些地方或者就地雇佣的管理人员都不是什么企业家;再者他们在本地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在海外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度不高,不够“饥饿”,现在也不是什么进入市场的好时机。这些原因也可以套到facebook和myspace在亚洲市场的情况上。尽管如此,他们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些商业概念和模式就不对了。打个比方,在中国的校内网,完全就是抄袭早期的facebook模式(校友录模式),它也活的很滋润嘛。就算facebook在中国栽了跟头,谁又能说这种模式不好呢?重点要放在服务概念和商业模式上,而不是看这些公司在海外的运作。比方Cyworld,在韩国的本土版本上,用户享受的是一个成熟的支付系统和一个虚拟商品文化。它在海外的版本跟它的本土版相比简直就是一坨。如果成百上千万的人都在用这个服务,你肯定能从里面学到点什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