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寻求转变用户群
依然是alpha版本的海内最近进行了几个动作。在我看来,这些改变都指向同一点:寻求转变海内的用户群。
海内的用户群在国内的社交网站中相对较为“高端”,有很大一部分IT从业人员以及资深互联网使用者。对于海内用户而言,有这样一个专才比较集中的交流平台是很好的。然而对于这个交流平台本身而言,却未必是最佳的情况。
以海内现在的用户配置来说,问题是:
- 小众化。IT界是个很小的圈子,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海内现在的话题大部分都是IT相关,形成了比较封闭的内容圈,圈外人会感觉难以融入,大为影响用户增幅。
其实小众化也可以理解为针对长尾特定用户群,对盈利而言不一定就是坏事。但是必须针对用户群特点找到相应的方式。然而第二个问题摆在眼前:
- 用户群消费心理。可以说海内这个用户群是互联网上最“刁”的。首先这批人年龄层次偏大(网民而言),消费心理成熟,很少会在无意义的虚拟物品上花真金白银;其次他们了解业内情况,也了解SNS这个东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原因都心知肚明。而且也不用指望这批人会去点广告,说实在话广告都未必能在这些人的浏览器里面显示出来;最后这群人对同样类型网站的情况也了如指掌,有什么不满意的,随时能找到替代品,直接用脚投票。这样的用户群真是很难伺候。
虽然我不认识海内的掌门王兴,但凭常识就能猜想到他自己也是“刁民”之一,对海内的用户群特点自然是心中雪亮。既然难以刮动现在这批人,那就换一批呗。所以海内的“去IT化”叫了好一阵子,不过似乎收效甚微。
两个月前(凭记忆,时间上可能有误)海内校友录上线,似乎意味着海内要争取校内的用户群,希望能拉到更多的学生。这个努力到现在为止恐怕是失败了。到海内看看班级名称就知道没什么正儿八经的校友录班级,都是恶搞为主,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群组。这一点恐怕是王兴没有料到的。
而近日海内又推出一个“买卖好友”的新功能,可以用虚拟货币购买好友成为自己的“奴隶”。当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看,刁吧),它出自Facebook上著名应用Friends for sale。甚至在国内也不是第一家,开心网早已开放了类似的功能。
海内意图通过推出新功能,加强其娱乐性,冲淡其浓烈的严肃气氛,借此吸引更多的非互联网精通用户,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用户群组成,这是否合理呢?海内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个严肃的社交网络,强制实名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已经定下了这个网站的基调。在这种基调上来转型,能否转得动,能否转得好,都是大有疑问的。反观开心网,从名字到网站色调,都在告诉大家它就是一个娱乐网站。海内现在半路出家,能有多大的竞争力,实在是不好说。
我觉得海内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这倒不奇怪,但现在这个网站似乎有点儿摇摆不定,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这是个忌讳的事情。当然作为一个alpha期的服务,怎么样试验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