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购买了PhotonVPS的Bean 1 VPS,原因是价格便宜,据评测性能也不错。购买后主要用于建立SSH通道。

购买初期,VPS的表现尚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VPS的反应越来越慢,在12月已经达到了输入一个字符要等一秒的地步。同时登录服务器时经常出现tty错误,每次都需要开ticket解决。最后一次居然把我的root密码搞丢了。

有鉴于此,我只能向大家不推荐PhotonVPS这家VPS供应商。

由此可验证,基于OpenVZ技术的VPS,由于可以轻易超售,其性能完全取决于主机商的良心,不靠谱。选择VPS的时候还是基于XEN技术的比较稳定。

现在我的SSH通道已经迁移到XEN VPS上。鉴于PhotonVPS给我留下的恶劣印象,自然不是他们家的。

我推荐的XEN VPS供应商为以下两家:

如果应用对性能及带宽要求较高,可以考虑Linode,他们家口碑极好,在多次VPS性能测试中都名列前茅,而且有美国4个机房加欧洲1个机房可选。

如果自己普通玩玩,Prgmr是个好去处,尽管性能上有所欠缺,提供的带宽也不如Linode,但价格优势明显,服务器也十分稳定。

嗯,最后加一句,如果是面向欧洲区的应用,那租VPS不如直接租Dedi,有很便宜的供应商。

信息过载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不仅令人难以喘息,更可怕的是直接导致思考的丧失 — 我的意思是,如果想认真地从脑子里挤点东西出来的话,关掉twitter是必要条件。

说到twitter,这个近期有着疯狂增长曲线的著名服务,正是继博客,SNS之后新媒体的首席代表,微博客的代名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定义的完美注脚。只是,除了风投,twitter似乎并没有别的资金来源,而风投这东西吃不了几天。

互联网巨鳄Amazon连续推出了Kindle 2和Kindle DX,在E-Ink产品选择已经不算少的今天,倒也难说是什么重大新闻。不过今天Amazon推出新的测试版服务却值得关注,这项服务允许博客作者提交博客到Amazon Kindle的订阅列表,以便Kindle的使用者订阅。而订费由博客作者和Amazon三七分成 — Amazon七作者三。

尽管内容创造者的分成不可思议的低,好歹总是大于零。而且我顽固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Ink阅读器绝对会普及。那么我们很容易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星巴克里、地铁中、公园长椅上…人手一个Kindle(或者iRiad, Sony 甚至汉王 whatever),人人订上几个博客,而内容创造者们总算可以交上房租……

且慢,作为经历过经济危机,深知每一个硬币的珍贵的一代,在什么原因的驱使下,才会置互联网的免费订阅不顾,转而选择给扣住七成订费却什么也不必做的Amazon之类的运营商每月每博客2美元呢?啊,原来是脑子有毛病,怪不得…

那位看官又要说了,这种模式在中国当然行不通,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咋这么耳熟呢),那里的人民习惯了付费获得内容,行得通。我的回答是:「我晕。」要知道美国人民虽然可爱,却不是傻子,违法的免费和合法的免费他们还是拎得清的。

说了半天,总结出什么来了?

  • 旗帜性新媒体平台历经三代,从博客到SNS,从SNS到twitter,虽然不排除有个别吸金成功的,但总体而言,一代比一代烧钱烧得快。也许是我目光短浅,在twitter创建3年之后的今天,它可见的最佳前景仍然是被收购。
  • 大部分内容创造者从未获得与投入成比例的收入。幸运的是,大部分内容创造者也没有期望这种收入。

新媒体口号“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有三个重要关键词:第一个“所有人”;第二个“所有人”以及“对…的传播”。(还真是牛B的口号阿,一个废字都没有。)那么,第一个“所有人”指的是内容创造者,“对…的传播”则隐隐指向新媒体平台(传播媒质)。根据我们的总结,这两者都是穷鬼。所以得出结论,支撑起新媒体的三角架中,倒有两支脚是蜡造的。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支脚。

新媒体平台方面,一代比一代难。博客这种分布式的东西,虽然盈利者寥寥,投资毕竟也属少量;SNS的领军者Facebook,尽管入不敷出,总还能挂点广告;轮到twitter这里,不但要在指数形式攀升的用户量和神经质般地刷新请求下保持服务稳定,还没办法挂广告,怎一个惨字了得啊。

以我业余的,浅薄的想法,twitter可以:

  • 被收购。抱大腿无疑是最好的出路,Hotmail, Blogger, Flickr等等前辈早就指了一条明路。什么?Blogger就是搞twitter这几个家伙以前搞的?嘿嘿。如今的形势下,抱Google大腿这个选择看起来不错。唯一一点坏处是,真那样的话,Google就太垄断了。

  • 开发数据分析挖掘业务。如果想自己闯的话,这条路最显而易见。因为twitter除了狂多的来自用户的信息外基本一无所有,这年头网站注册用户的邮箱列表都能卖钱,要说twitter上这些海海海…量的信息里面挖掘不出财富来鬼都不会信。只是twitter似乎不大愿意往这条路上走。

  • 退居幕后。twitter开放的API衍生出无数的周边产品,未来twitter也许可以把API的使用者分成免费和收费两类,把所有盈利的周边都搞到收费那类里面。同时twitter可以尽量弱化网页功能,慢慢退居幕后,强迫用户使用第三方前端,然后跟这些前端收钱去。

  • 推出付费用户。最不明智的做法…twitter并非没有对手。

至于SNS怎么搞钱,相信开心网已经做出了示范,尽量往网游上靠,错不了。至于那样是否还能被称作“媒体”……鱼和熊掌阿。

内容创造者方面,实际上我们并不用过于担心。如同上面说过的,大部分内容创造者没有期望相称的回报,而是屈从于自身的表现欲。此其一;表现欲会消退,没有物质刺激不可能持久创造内容,这固然不错;但俗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毕竟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用户嘛,博客这样的东西,一天死掉100个,同时也会生出150个,此其二。

不错,有热情就会有内容,物质回报的匮乏也许并不会对内容创造者产生致命打击。但有一种东西会,鉴于文章长度问题,我打算另文讨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支撑新媒体的三角架有两支脚不牢固,但内容创造者这支脚,应该说还是安全的,眼下的主要问题在平台上。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新媒体平台的当务之急。twitter用户量的大爆发,乍一看是好事,只希望这不会是新媒体灭亡前最后的疯狂。

使用浏览器打开一个网站时,如果你的眼睛足够快,或者那个网站足够慢,在浏览器的状态栏你将能看到三个步骤: 它们是

  • 域名解析
  • 等待网站响应
  • 传输数据

通常,在一个典型的成功打开网页行为中,域名解析的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等待时间大部分集中于后两步。而影响后两步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这里我就不再描述TCP协议了,大家只需要大略清楚以下过程

  • 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 [因素:线路]
  • 服务器找到网页(静态)或临时创造网页(动态) [因素:服务器负载]
  • 服务器把网页代码发回浏览器 [因素:线路]

所以实际上只有两个因素:线路和服务器负载。

线路方面测试起来很容易,ping过去就是了,数值越小越好。作为举例,这方面DreamHost有较大优势,因为机房在美国西海岸,离中国近。但DreamHost上的站是不是就一定快呢?绝非如此。由于大量的Oversell, DreamHost上的网站普遍响应时间都较长。而网贝所在的达拉斯机房,论ping值是稍高于DreamHost(250ms VS 200ms from Shanghai),但由于有极佳的服务器性能保证,所以访问起来反而快得多。

那么讲到最后,到底应该如何测试主机的速度呢?简单的ping显然是不够的,但除了亲自体验,我也想不出更好更方便的法子来。Linode可以选择4个不同地点的机房,同时也贴心地提供了四个机房的文件下载测速。而那些没有提供测速的主机,换做我就只好到twitter上吼一声,叫大家帮忙反馈一下访问体验。当然把twitter换成QQ或者论坛都是一样的。

据我估计,你肯定是被耍过流氓的。没有关系,以后注意别再被耍就是了。

这么说是有依据的,首先请参考Unreal的“你还敢注册校内吗?”。其主要内容是让大家看清楚校内网的注册服务条款,并且指出了其不合理之处。请注意这一段:

十七、知识产权 用户同意千橡公司对其创作并上传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消的、独家的和完全的许可和再许可权利,以使用、复制、出版、发行、以原有或其他形式进行改编、转载、翻译、传播、表演和展示此等内容(整体或部分)。此许可和再许可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此作品的著作权、邻接权及获得利益等权利。用户同时承诺,不就上述作品以及上述作品的改编作品对任何第三方进行任何形式的许可使用。对于经用户本人创作并上传到校内的文本、图片、图形、音频和/ 或视频等资料的商标和/或其它财产权利归属于千橡公司,未经千橡公司同意,用户保证不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播放、出于播放或发布目的而改编或再发行,或者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同时保证不许可任何第三方从事上述行为。

一言以蔽之,你写了篇文章发到校内网上,这篇文章就不算是你的了,你没有权力去处理,只有校内网有权,而且可以任意处理,它可以拿去卖钱,而且不用分给你;你拍了张照片发到校内网上,这照片就算是校内网的了;你做了段视频…;你写了段程序……而且你还不能把这些作品另做它用。比方我在校内网写了很多好文章,然后我想集成册出版,对不起,不行。这些文章不是你的而是千橡公司的,它可以告你。

你说txxd怎么有这种事情,我什么时候说过把版权让给千橡公司了?啊哦,就在你注册校内网帐号的时候呗。你读了校内网的注册服务条款么?100个人有100个不读吧?不读你就吃亏,你就要被耍流氓,你说你没这习惯,那能怪谁啊?

不过说句老实话,我也没有阅读服务条款的习惯。比方Chrome的条款其实也是有点问题的,当然远比不上千橡的流氓程度。而校内网对Unreal的处理也非常不负众望地又展示了一次流氓风范。

嗯,那么,在这个流氓满地走,陷阱多如狗的中文互联网环境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被耍流氓呢?

  • 如果你看重自己的版权,就开独立博客,加入版权标示。当然这只是个姿态,虽然照样有人偷,毕竟理论上是非法的,总比在法理上都拱手让人强。
  • 安装程序或注册网站时仔细阅读服务条款。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只是在中国很少有人有这种习惯。那么,开始养成吧。
  • 把流氓的行为公示出来。这样也许会让流氓有所收敛,比方你可以转载这篇文章或者Unreal的原文,当然最好还是自己原创一篇檄文之类的东西。
  • ……期待你能补充。

最后,校内网的帐号我已经删除了,你呢?

标签(tag)的历史远比互联网,甚至比计算机都要悠久得多得多,刚有畜牧业的时候古人就知道在牲口身上打tag了。在Web 2.0时代,标签的含义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很实在的标签的意思。不过对于这个古老的事物,似乎还是有很多人不大习惯,不知道该怎样最大限度发挥标签的作用。

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互联网与tag密不可分 — HTML就是一种基于标签的语言。但是在应用层面上,标签进入用户视线的时间不算太长。打个比方,在电子邮件系统中,对邮件进行分类的方式一直是用folder(文件夹)。这是从本地计算机文件管理中沿袭下来的机制。不可否认这是一种非常直观易用的方式,也不需要任何的学习成本 — 电脑上的本地文件就是使用这种方式管理的。几乎所有的电子邮件系统都使用这种方式,所以Gmail用户提出“So When Do We Get Folders in Gmail?”这种问题也不算太奇怪。

Gmail在流行的电邮系统中率先引入了标签概念,当然它不叫tag而叫label,同义词。这个label实际上是可以当folder用的,而且我相信绝大部分Gmail用户都在把label当folder用 — 其实我也是。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用法,标签不应该当文件夹用。否则直接用文件夹就行了,多余地搞个标签系统出来干什么呢?

首先要搞清楚标签和文件夹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一条信息只能在一个文件夹里,而同样一条信息可以打上很多个标签。没错,但这是只是表面上的区别。有很多人都会问:打那么多个标签干什么?太乱了,标签一多我自己都找不到东西了。

说得很对,标签多了,我们一眼看去确实乱七八糟,但标签和文件夹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 — 文件夹是给我们自己看的,而标签不是给我们看的,它实在是给搜索引擎看的。所以,标签和文件夹尽管能以非常相似的方式使用,但在骨子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

如果排除直接用内文关键字搜索信息这种无视管理方式的做法,在这种两种系统中寻找信息的流程分别为:

  • 在文件夹系统中寻找信息的方式:肉眼寻找相关文件夹 –> 打开文件夹 –> 在文件夹内肉眼寻找信息

  • 在标签系统中寻找信息的方式:输入相关标签搜索 –> 在结果中肉眼寻找信息

这两个流程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各有适应范畴。如果信息的类别稀少,条理鲜明,总数也不多,使用文件夹方式当然效率很高;但如果信息类别庞杂,条理混乱,而且还是海量,那标签系统恐怕会远远胜出。

在电子邮件系统中,其实两者都可用,因为大部分电邮用户的邮件分类都不会太多,使用内文搜索也基本可以替代标签搜索。标签系统在别的应用中会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打个比方,网络书签和网摘,就不应该使用文件夹系统,因为对这两种应用而言,大部分用户收藏的信息符合“类别庞杂,条理混乱,数量众多”这个条件。如果让我用文件夹管理Delicious里面的信息,估计我会疯掉的。

在网摘服务中,Evernote已经率先摈弃了文件夹,完全转成标签+搜索的形式,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可惜其搜索还不完善有待改进。国产佳软网文快捕则依然沿用文件夹形式。

最后说说文件夹系统和标签系统的一些使用心得。

文件夹系统,由于一般使用肉眼寻找信息,所以分类数和每个分类中的信息条数应当平衡,而且越少越好。应当把文件夹排列出清晰的次序,设计出高效的子分类树。

标签系统,由于大量依靠搜索寻找信息,所以给搜索引擎看的资料越详尽越好。标签不需要控制数量,每条信息的标签应尽可能多,杂乱的问题不需考虑,标签不是给人看的。但要注意的是,同义标签应尽量统一。

影响力大的博客可以呼风唤雨,应者云集。网贝只是个小博客,谈不上影响力,但至少可以用来表态。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尽管声音很小,毕竟能说出来。

今天本站去掉了某论坛的友情链接,并也留言请对方撤销本站链接。不为别的,只是表态。

颠倒是非,造谣诽谤,马甲误导,侵害肖像权……我不想和这种网站扯上任何关系,更加不想让我受到伤害的朋友看到我的博客上还有它的链接,就算是我对朋友的精神支持吧。

PR 5的链接虽然不错,但我有自己的原则。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很奇怪,呵呵,一天到晚网络,软件啥的,咱总得打打牙祭吧。

这个肉酱意粉是我一位好朋友教我嘀,请看图,点击可放大。

material-1

material-2

chop-tomatoes

chop-onion

fry-onion

boil-tomatoes

fry-minced-beef

mashed-tomatoes

mix-up

boil-sauce

boil-spaghetti

cut-cheese

sauce-ready

spaghetti-ready

dish-1

dish-2

dish-3

dish-final

dish-final-2

以上照片由Nokia N73拍摄,为什么不用单反?因为没电池了…残念…

Google排名(当然指的是搜索排名)是众多站长非常看重的一项指标。今天Google排名的核心小组(the Core Ranking team)负责人Amit Singhal在Google的官方blog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简要介绍了Google排名的一些指导思想,并承诺将在另一篇文章中深入讨论Google排名所使用的技术。

Amit Singhal的个人简介想来大家兴趣不大,从略。据Amit所言,Google排名的定义为:一套算法,用来寻找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文档(Google ranking is a collection of algorithms used to find the most relevant documents for a user query)。Google提供的其它相关搜索服务,包括图片,新闻,视频,博客,地图,商品,书籍的搜索等,都以这套算法为基础,稍加修改而套用的。

Amit在此文中对具体的技术问题避而不谈,仅承诺在下一篇文章中会深入探讨一些技术方面的话题。本文中他提出了Google排名的三个指导思想,分别为:

  • 搜索结果排名与地区挂钩
  • 保持简明
  • 不做人工干预

其中,Amit用最长的篇幅讨论了第3点。他强调Google排名小组的所有智慧都只用在算法上,而让算法去自动决定网页排名。因为Google认为任何人都有主观性,而算法则没有这个问题。另外纯粹使用算法也有助于算法本身的提高。但他同时也特别说明,Google会对少量违反其政策的网站采取行动,这类网站包括违反法律、儿童色情、病毒站、恶意软件站等等。Amit并未说明判断这类网站由人工还是算法完成。

在第三次让读者期待他的下一篇讨论Google排名技术的文章之后,Amit满意地说,作为一个搜索研究者,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

想看Amit Singhal原文的话,请访问Introduction to google ranking 。说实话我还是更期待他的下一篇文章。

英国做得最大的连锁超市是Tesco,市场份额超过三成,根据常理我们应该知道,这样的超市里面的东西应该最便宜,因为它有资本跟供应商压价,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英国还有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叫Sainsburys,市场份额只有Tesco的一半,我住的小城市两间超市都有,离我家的距离差不多,一般来说我会选择去Tesco,因为Tesco的货物种类比较多,价钱也比较便宜。

而我认识的一位英国本地的长者,刚过了71岁的生日,他家离Tesco比较近,奇怪的是他舍近求远,每次需要上超市都去Sainsburys。我当然忍不住要问,您是借此锻炼身体么?他笑着告诉我说,他在抵制Tesco。随后详细解释了一番,大概是说:

  • Tesco在英国占的份额太大,有垄断之嫌。而他对垄断很厌恶;

  • Tesco的农产品价格太低,有倚仗自己的强势剥削供应商(农民等)的行为;

  • 本地的Tesco把周边的小商铺都买下来了,这种行为他也不喜欢。

因为以上的理由,他从来也不光顾Tesco,数十年(从Tesco在本地开张算起)如一日。

前一阵子国内好像也“抵制”某超市,不过我没好意思跟这位长者说,倒不怕他问我Why,而是怕他问我How。我要是说一天或者一周不去那个超市,就怕人家哈哈大笑几声,然后问我到底懂不懂啥叫抵制,我丢不起这个人。

言归正传,话说他给我解释完毕,我战战兢兢地问,那我每周去好几次Tesco呢,您老会不会对我有意见?老人家笑道,他抵制Tesco完全是个人行为,绝不要求人人都去抵制Tesco,更不会以此来做判断人的标准。末了还叮嘱我,千万别受他的影响,想去哪间超市就去哪间。

小提示:我们可以用来对比的几点:抵制的因由,抵制的方式,抵制的态度。

在今天WordPress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博客平台,然而互联网上优秀的博客平台程序绝不止这一个。其实在WordPress流行起来之前,Movable Type一直占据着第一博客平台的位置。开源化的兴起,才使得其市场份额日趋下降。 easywordpress.com整理了10个WordPress之外的流行博客程序,我看了一下,发现熟面孔很多。原文的介绍没什么意思,我把这10个程序一一列出来,自己码了些字,嫌我写得糟糕得就去看原文吧。不过我事先警告你,原文更无聊。

  1. TextPattern TextPattern官网介绍把自己定义为CMS,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很优秀的博客平台,用户数量仅次于WordPress(当然可能差得比较远)。 TextPattern运行在PHP+MySQL下,开源免费,功能齐全,与WordPress的差距大概在于WordPress有一个超强的社区支持吧。
  2. Movable Type MT是极好极好的博客平台,它由Perl语言编写,生成真正的静态页面,所以在访问速度上有很大的先天优势。MT开源不久,在插件,模板等方面无法与WordPress相比,希望有一天能迎头赶上。我曾经使用MT很长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转向了WordPress,主要就是为了WordPress的模板啊,也许哪一天又会回转。(为啥把它排第二呢?见鬼了真是。) MT支持多种数据库,支持一平台多博客。
  3. Drupal 又是一个CMS平台,难道老外分不清blog和CMS?不过Drupal能做博客倒也是事实。用Drupal可以很方便的把一些元素集中在一个网站里面,比如多人协作,论坛,新闻组,相册等等。但用一个CMS做博客我总觉得有点大材小用了。
  4. b2Evolution 原文的作者恐怕也未必知道,b2Evolution和WordPress是两兄弟,一个妈生的。话说当年有个叫b2的系统,有人在它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单blog平台,就是今天的WordPress;而有人在其基础上向多blog平台发展,就是我们看到的b2Evolution。 b2Evolution也是运行在PHP+MySQL下。
  5. Serendipity 好,我承认这个没见过,据介绍这是个比较高级的东东,主要是很Flexiable,从新手到老手都能适应,还能用bbcode或者wiki的格式编辑。想体验新鲜玩意儿的大概可以试试。 这个东西也是PHP写的,支持MySQL和PostgreSQL。
  6. LifeType 这个我熟,这个我熟,我从它的前身plog就开始玩儿了,还用它架过一个站试图做BSP,哈哈。plog当时的毛病是效率实在太差,换成LifeType以后我倒没怎么折腾过了,希望它的代码和效率是狠狠的优化过,否则意思不大。这个产品主要是搭多人博客系统用的。
  7. Flatpress 装过一次,没什么意思,都不明白为啥会上榜。
  8. ExpressionEngine 把大名鼎鼎的EE放在第八不知道是什么居心。这也是个全能型的平台,毛病很少,唯一难办的就是要钱。现在个人使用免费了,不过给你的是个缺胳膊少腿的版本。如果你实在有钱没地方花就买它吧。或者捐给我更好 :–)
  9. Blosxom
  10. Nucleus 有人听说过么?我怀疑是作者用来凑数的。

其实国产的博客程序有几个是很不错的,Sablog-X的卖点是安全性和高效性。高效性大家都会弄,不过安全性一般来说是比较麻烦的。本程序的作者是搞网络安全出身的,所以在这方面可能会比较有心得。功能上就普通一些了。PJBlogBOBlog前两年好像流行过一阵子,可惜这俩都半年多没更新过了,谁爱用谁用去吧,我是不敢用。对了,还有Z-Blog,用asp平台的话恐怕这个是最好的选择了。不信问williamlong去。

我本人来说,还是喜欢WordPress和Movable Type,所谓倚天屠龙是也。网贝用的是WordPress,如果我要开第二个blog,一定会用Movable Type来折腾,只是不知什么时候了。